受成都工业学院诚挚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丛强院士和天津大学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郎赟超教授,于2018年6月8日下午为我校师生做学术讲座和科学研究指导。
学术讲座由成都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力主持,校党委书记李劲松、人事处处长赖芳和各学院领导,博士、青年骨干教师、学生代表参加了学术讲座。

学校党委书记李劲松对刘丛强院士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李书记说,今年是戊戌年,120年前的戊戌年,一群仁人志士,满怀报国之心,开始实业救国,成都工业学院的前身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实现中国制造2025、实现到本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的奋斗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现在培养的人才,希望能成为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
刘丛强院士从有关科学未来的5大问题开始讲起,他指出未来50年的科学发展变化将比过去400年里的变化还要多,本世纪将是生物科学的世纪,计算机将继续引导科学发展的新方法,将会产生新的认知方式,科学的意义将进入新的水平。刘院士还着重讲了基础研究在国家发展、科技强国的重要作用,希望老师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扩大科技发展合作。最后,刘院士根据他的工作经验,针对青年教师如何开展理论研究、如何申请青年基金、如何将理论研究实践到应用技术之中、如何做好科学研究的同时进行教书育人等多方面内容与博士和青年教师们进行了亲切指导和交流。



附:刘丛强,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原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理事会理事长(现任该学会荣誉理事长),原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曾获中国科学院首批“百人计划”人才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曾获贵州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曾任国家攀登项目首席科学家和国家基础研究重大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曾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2项(第一完成人)和贵州省黔灵科学奖。2016年当选美国地球化学学会和欧洲地球化学学会会士,2017年当选爱丁堡皇家学会原籍院士。
(撰写:高进长李强林 审核:吴菊珍 周筝)